中医专长医师考试之中医基础知识——黄芪与人参的区别使用
中医专长考试中,常见中药的辨识与使用常识是经常考的,今天,我们来说说补气药人参和黄芪的区别使用。
黄芪与人参是临床上的常用补气药。但是这两味药除了补气之外,还分别有其他功效,所以,使用时要加以区分,用之不当,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。
人参性微温,味甘、微苦,除补气之外,还有生津止渴和安神的作用。黄芪性温,味甘,补气作用不及人参,有升阳、固表、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。
人参可以用来补元气、健脾止泻、生津止渴、补益肺肾平喘。补元气可与附子或黄芪同用,补益肺肾平喘可搭配胡桃肉或蛤蚧。健脾止泻可搭配白术、茯苓、砂仁、山药、薏苡仁等。热病伤津而见热渴、汗出、脉大、而虚者,配石膏,其效颇佳;热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证见汗多、口渴,神疲,或津气不足引起的心烦失眠、短气自汗、心慌、心悸、脉细弱者,用人参配麦冬、五味子等治之,每获奇效;人参能安神镇静,因而它又可用来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心悸、急躁、恍惚、睡不安宁等症状,常与远志、酸枣仁、茯神等同用;心脾虚而见神疲健忘、心悸短气、失眠多梦、食少便溏者,配酸枣仁、龙眼肉、黄芪、白术、当归等治之,效果较好。
黄芪可用来补气升阳、固表敛汗、利尿消肿、托疮排脓。可补气固表,托毒排脓,利尿,生肌。用于气虚乏力、久泻脱肛、自汗、水肿、子官脱垂、慢性肾炎蛋白尿、糖尿病、疮口久不愈合。
希望今天的分享,对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。更多中医课程请关注中域中医师承医师考试网。